社区公益
社区美食
邻里帮帮
公益合作
居家装修
古瓷陶器(钧窑黑釉蓝斑瓷执壶)
古瓷陶器(钧窑黑釉蓝斑瓷执壶)
古瓷陶器(钧窑黑釉蓝斑瓷执壶)
古瓷陶器(钧窑黑釉蓝斑瓷执壶)
580.00
¥ 128.00
¥1106000.00-3318000.00
¥1106000.00-3318000.00
¥995400.00-2986200.00
¥884800.00-2654400.00
¥774200.00-2322600.00
¥663600.00-1990800.00
重量:21.00KG
数量:
(库存:299997)
0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已经售罄,非常抱歉~
商品描述

此件钧窑黑釉蓝斑瓷执壶藏品为藏家捐赠品,品相极好。藏品出售所得全部用于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捐赠商品采购.




艺术品名称:钧窑黑釉蓝斑瓷执壶

艺术品创作年代:唐

艺术品尺寸(高及直径):35cm、13cm

艺术品材质:瓷

艺术品品相:完整

藏品简介:唐代的鲁山段店、郏县黄道窑,除了烧制白釉、黄釉、黑釉瓷外,从唐代起,还利用不同金属氧化物的釉料,成功地掌握了两色釉技术,产品的黑釉底蓝斑开启了钧釉的先河,故有人称这种窑变斑为“唐钧”。

唐代河南鲁山窑,郏县黄道窑,禹县下白峪等窑先后烧制成功花釉瓷,被陶瓷学家称谓“唐钧“。这是唐瓷中的创新。它是在黑釉、黄褐色釉、茶叶末釉上施天蓝和月白釉的斑点。由于有深沉的底色为衬托,显得典雅清新。花釉器一般造型丰满,气势庄重雄伟,很受人们喜爱。”唐钧的烧制成功,为北宋迅丽多彩的钧瓷开放了先河。

北宋钧窑的工匠,在唐代花釉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在釉内加入微量铜元素,用还原气氛创造了高温窑变铜红釉。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永宣二朝烧制的高温红釉“宝石红”釉器创造了基础。正如“中国陶瓷史”所述:“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地烧造成功铜红釉,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古钧窑的鉴定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辩真伪,二是断时代,三是定窑口,四是估价值。

古钧窑鉴别注意以下几点:

1、看胎质,钧窑由于是用还原焰烧成的,因此,无釉的胎质表面(主要是器物足部)一般呈酱黄色。

2、看造型,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多为生活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3、看工艺,古钧瓷制作为手工成型,诸窑是手拉坯和印坯。

4、看釉色,从时代特征看,钧瓷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是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

5、看底足,宋代官钧窑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稀薄的青白釉。

钧瓷生产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主要是讲其生产工艺复杂。如以现代生产工序划分,钧瓷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原材料加工、造型设计、制模、成形、素烧、釉烧、检选八大工序。

钧瓷生产工序多,烧制不易。从选料到烧成产品,其间要经过数十道生产工序,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便是小小的差错也会造成前功尽弃,这也是钧瓷珍品率极低的原因。

钧瓷是我国陶瓷中的珍奇瑰宝,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钧窑为五大名窑之一。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北宋晚期(1101年-1125年)成为御用珍品。并在禹县东北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烧宫廷用瓷。故名钧窑,瓷名“钧瓷”。

据考古调查,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烧制钧瓷的窑口已有四省二十七县、市。河南省除禹州外,有汝州、钧台、郏县、许昌、新密(原密县)、登封、宝丰、鲁山、内乡、宜阳、新安、焦作、辉县、淇县、浚县、鹤壁、安阳、林州(原林县);河北省磁县;山西省浑源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等。河南各地窑口的产品以神垕刘家门窑为北宋早期的代表作,以钧台窑的产品最为精致,据考古发掘证明,钧台窑属于明初官窑性质,其产品完全是宫廷陈设用品,瓷艺精良,质量上乘。而禹州神垕刘家门窑属于北宋早期典型的民窑,当地盛产瓷土、釉药和燃料,附近山区更盛产铜矿石-孔雀石,凭着工匠们长期制瓷的经验和对金属特质着色机理的认识,把孔雀石研成粉末,加上草木灰配入釉中,经高温还原焙烧,就能得到理想的钧红效果,这种新工艺一经成功,便引起各地窑口的密切关注,所以群起而仿制,以禹州神垕为中心,烧制钧瓷的技术逐渐向周围传播。在仿制过程中,各窑口不仅注重钧瓷的原有造型,还根据各自的特点,增添一些新的品种,如鲁山东沟、郏县等金代的折沿盘盛行,多以三点小支柱支烧为常见,偶尔有五点支烧,尺寸多在十六七至二十左右,大的有二十六七的,也有更大的能到三十出头,还有长颈执壶,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禹州、鲁山、郏县、东沟等地区的作品应该算是最正宗的钧釉,北宋、金代都属于比较经典的佳作,到了明初有放汝窑的细小支烧器物,尤其是碗盘,应该都是过去所谓的‘官钧’作品,后来经过考古挖掘证实是明代早期的官窑器。

各地钧釉有时候很难区分,尤其是钧釉的产地广泛,釉质釉色也多大同小异,又加之铜的发色都离不开紫红的范围,只是各个时期的各个窑口的釉质略有差异,可能是原材料的成分有微小的差异,因此,各个时代、各个窑口的成色也略有不同,需要非常熟悉方能有所察觉细小的差别,本节我们专门探讨一下钧窑的釉质、釉色,以及所谓的“蚯蚓走泥纹”。

一般来讲,钧窑釉色最美当属北宋禹州地区的,其次要算明初禹州钧台‘官钧’次之,金代鲁山、郏县再次之,元代山西、内蒙再次之,这是一般情况来讲,虽多数元明器物比之宋钧大为逊色,但也有少数窑口仍然有精品问世与宋钧抗衡,保持了宋钧的传统工艺,窑变美妙,红紫相映,青若蔚蓝,紫若茄皮,晶莹发亮,如若美玉般的质地,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所谓“釉具五色,艳丽绝伦”深受大众喜爱。

要按唐代鲁山窑的花釉算起,到明代的‘官钧’,之后虽也仍然有继往开来的,包括景德镇明清各代作品,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经久不衰。

我国传统的高温色釉,是以氧化亚铁着色的青釉系统,在宋代以前一直是瓷业生产的主流。钧瓷亦属北方青瓷系统,但其独特之处,在于氧化铜、钴等矿物质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出铜红、天蓝、月白等釉色,开前所未有之奇。钧瓷呈乳浊状,是一种典型的二液分相釉,能分散短波光,是釉面呈现蓝色乳光,加一铜红色,与天青的底色中出现艳丽的玫瑰红,灿烂如蓝天晚霞。在色彩学上,红黄蓝是三原色。红加蓝调到的间色是紫色,如果调整红色与蓝色的比例,可以调到千变万化的紫色,将浓度不同的氧化铜液与深浅各异的青釉与蓝釉融合,再严格的控制胎的化学成分以及烧成工艺,这边烧成了色彩丰富,种类繁多,“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独具特色的钧瓷艺术效果。名贵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火焰红、天青、天蓝等数十种。

钧瓷更加奇特的是,有的经窑变后出现奇异美妙的自然景观,有的像雨过天晴天空中飘浮的紫色云朵,有的向夕阳残照、飞云流水,激浪飞舟,幕鸦寒林、仙山楼阁、海市蜃楼、伯牙抚琴、雄鸡高歌等等。见仁见智,妙不可言。可谓观之如景,景随人意,使人陶醉入迷,爱不释手。

正因为钧瓷的独特艺术魔力,吸引各地窑口竞相仿造,目前仅在河南禹县境内发现宋金时代的钧窑遗址,就有一百多处。切向四周扩展,南起河南的临汝、峡县、新安、鹤壁、安阳、林县、浚县、北至河南的磁县、山西、浑源县以及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形成遍及华北地区的庞大的钧窑系。在这些窑中,除了禹县的“钧台”窑为北宋官窑外,其余均于民窑。

官钧的基本特点是::紫口铁足,胎骨细密坚实,断面呈羊肝色色,敲之声音鏗糠,吸水率低,火候高胎骨重。釉色有北宋早期的青一色,发展到“官钧”青紫并重的格调,青蓝釉多施于内,红紫釉多施于外。即“陶雅”所说的“内青外紫”。也有少数是内外皆施青蓝釉的。官钧青蓝釉不像早期宋钧那样纯粹单一,而是较深的蓝色背景上布满蓝白色流纹。此既一些文献上称的“宋钧之紫汉遍器身,青葱紫倩蜡泪之成堆,”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纹和兔丝斑的色线,星星点点针尖般的气泡以及蟹爪纹斑的纹片,芝麻酱色底。这些都是鉴定北宋官钧的重要依据。造型多方青铜器,古朴典雅,端庄浑厚,胎厚釉活,器型繁多,工艺规整。具有代表性的诸如;尊、炉、鼎、洗、花盆、奁、杯、瓶、碗、盏等十余种。

北宋宫廷用的钧瓷底器常刻有一至十的数字,器物越大编号越小,尺寸越小编号越大。因此,“一”是同类器物最大者,“十”是同类器物最小者。对照传世品亦是如此。北宋用的钧瓷中,还罕见有“奉华”和“官”字等铭文。

北宋末年,战争频繁,靖康之变,宋室南迁临安,在杭州乌龟山下另立新窑,专烧御用器皿。金朝末年,蒙金在禹州大战,钧台窑由此停烧。

金王朝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一年,迁都燕京(今北京)后,中原地区经济得到回复,禹州的钧窑在北宋的基础上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而且发展规模更大更普遍,生产范围从河南发展到河北、山西等地。

金代钧瓷比起宋钧来说,绝大部分胎质较为粗松,工艺欠佳,釉色暗淡,窑变色斑也不像宋钧灵活美妙,而似彤云密布景象。釉面玻璃光泽较强,有较多的棕眼和明亮的大小密集的气泡,常在天蓝釉和月白釉上加饰红斑,红斑逐渐晕散,边-不太清晰,器物多施釉,圈足仅足端无釉。不过,由于金代钧瓷窑口比宋代更多,也有部分窑口继承了宋代钧瓷的工艺,造型规整,胎体坚实,釉汁莹润,窑变美妙自然,色彩艳丽,具有宋钧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有的与宋钧难以区分。当然这样的制品在金钧中仍占少数。

元世祖统一中国后,重视海外贸易,制瓷业在宋、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宋、金时期的窑房绝大多收恢复和更大发展,建国后经文物部门多次实地考察,仅禹县境内发现的古钧窑址就有一百六十多处。

元代钧瓷一般较为粗糙,胎骨厚重,釉厚欠匀,色暗多种眼,釉汁流痕积如蜡汁,全施半截釉,底足漏胎,器表光洁度较差,釉色为天蓝,月白交融,以月白为主。在蓝或月白釉上涂抹的紫色红斑快缺乏生气,显得呆板,不像宋钧之“夕阳紫翠葱成岚,”“金光四射”霞光万彩“之景。制品多为民间日用器,诸如:碗、盘、瓶、罐、高足杯、三足炉之类。而宋钧常见的花盆,洗、尊之类的陈设品以及玫瑰紫,海棠红之多种窑变制品更是罕见。其装饰手法也是在器表上涂上含氧化铜的釉药,经高温还原后显现出红色彩斑,与蓝底相互衬托,也有少数采用堆贴手法或采取刻、划、印的传统瓷艺,这种手法为元代钧瓷所特有。

元代钧瓷就整体水平来说,不论釉色和造型,与宋钧比较,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也有少数窑口继承了宋钧瓷传统的工艺技术,而且又形成了元钧的独特风格。据有关资料记载,前些年河南新安县出土了一批元钧(有的有纪年)产品,有天青,天蓝,月白,葡萄紫,海棠红等釉色,红紫相映,窑变美妙自然,堪与宋钧孀美。器型高大,胎骨厚重,器型有坛、瓶、盘、壶、炉等。制作规整且不变形,充分显示了元代钧瓷雄伟浑厚的气魄和艺术风格。“中国陶瓷史”中说:“钧瓷地烧造虽施于北宋,但钧瓷形成的窑系,主要在元代”。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空前兴盛,基本上结束了宋代名窑相—百花争艳的局面,而逐渐形成全国性的制瓷中心。入明以后,景德镇以外的几个大窑房,如龙泉窑,钧窑,磁州窑也相继衰落。明代中期以后,钧窑就完全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古陶瓷器:

陶瓷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陶瓷艺术的历史甚至被认为可以等同于中国文化史。而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宋瓷,历来都是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藏项之一,也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

主要内容:

因为宋名窑陶瓷艺术品量少价高,且宋朝至今已逾千年,一些无良商人从几百年前就开始通过造假来蒙骗藏家,从中攫取高额利益。日前,古瓷鉴藏专家朱正泽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直斥当前古董市场鱼目混珠,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不具备专业知识又无高人指点的大众藏友,就算打醒十二分精神,仍很难避免上当受骗。

为使更多的收藏爱好者能够掌握鉴赏宋瓷五大名窑基本要领,朱正泽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认识,分别从胎、釉、型、工、纹五个方面为广大藏友逐一进行介绍和分析。

汝窑简介:

汝窑被誉为五大名窑之首,因地处古汝州而得名。按照传统的说法,“只有其境内的临汝县和宝丰县清凉寺产汝瓷,临汝窑为民窑,清凉寺为御用官窑”,“汝窑无大器”,“汝瓷存世七十余件”。然而,朱正泽研究指出,随着近年张公巷窑址、文庙窑址、段店窑址等的科学考古发掘,其标本无论从艺术欣赏、工艺造型和用工用料上看都不输于清凉寺窑,甚至高于它,由此“汝窑无大器”之说亦不攻自破,而“汝瓷存世七十余件”的说法则明显带有商业炒作之嫌。


汝窑鉴别要点:

胎:有灰胎,香灰胎,黄白胎,白胎,烧成后露胎处多呈肉红状,支钉烧造者支钉痕处并非露出胎质,应为支钉胎痕。

釉:以青色为主色调,有天青、粉青、豆青、卵青、虾青、月白、乳白、天蓝等色。多为一次施釉,也有二次施釉或补刷。釉面有极细的冰裂纹,即蟹爪纹,少有无纹者。釉中亮泡如珠,有泡若晨星之说。放大镜下釉似云雾,如流云,多蕴蒙泡、内侵泡不一而论。高古汝瓷历经八百余年沧桑岁月,按物质运动规律必有自然氧化,行话叫“开门”。当然,在密闭条件下,古瓷不能充分氧化,就算宝光莹润、无明显外变,但也必有内变,有心者用高倍放大镜观之久而必有所悟。

型:汝瓷器型既有仿商周青铜礼器造型,也有当时的实用器型,以仿青铜礼器器型为贵。

工:特点是裹足,足底施釉;支钉支烧,钉痕小如芝麻,色白而闪黄,呈不规则分布。

官窑简介:

官窑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官窑泛指历代由朝廷督办、专门烧制御用瓷的瓷窑;狭义的官窑则是单指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平时一般称“宋官窑”。

据文献记载,北宋后期在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置过官窑即北宋官窑,但至今未找到窑址。南宋官窑在浙江杭州,其中的一座郊坛下官窑已经过科学发掘,发现了窑炉、窑具及瓷器碎片。出土的器物主要有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


官窑鉴别要点:

胎:呈黑灰或黑褐色,北宋官窑胎体较厚重,南宋官窑胎体较轻薄。

釉: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造出粉青、月白、米黄、大绿等经典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北宋官窑釉层更厚且多层,底部胎釉均为酱色的保护釉,无流淌现象。釉中气泡大中小全有,以大中泡为主,且每个釉层皆有,重叠交错造成“聚沫攒珠”的美感。

型: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北宋官窑端庄厚实,南宋官窑更显秀美,南北官窑均显古朴之美。

工: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这种特征以南宋官窑更为明显。

纹: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开片”。它原本是一种釉面缺陷。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

哥窑简介:

古称“哥哥洞窑”,窑址至今悬而未决,为我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烧制的各式碗、盘、瓶、炉等,造型优雅有古韵,有的器物有刻划、堆塑等装饰,哥窑瓷采用多次施釉的工艺,创出了粉青、梅子青、淡紫色或黄米色等绝顶釉色,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哥窑有细碎的开片,俗称“文武片”,开片大小相同称作“百圾碎”,弧形叫“蟹爪纹”。

哥窑鉴别要点:

胎:胎土色调有黑褐色、茶褐色、黄褐色、青灰色等多种,胎骨较坚细,叩之声音清脆。

釉:有粉青、灰青、梅子青,淡紫色或黄米色等,开片纹路通常小于官窑器,但也有较大开片。

型:哥窑的型制与宋官窑器基本相似,常见有盘、碗、碟、洗、小杯、瓶、炉等,大小基本相类,有的甚至更小。总的说,所烧的产品均为小器。

工:哥窑粉青色是在还原焰中烧成,窑温最高,因而应属最好釉色。灰青釉烧造于中性焰中,米黄色产生于氧化焰中,三种釉色色调的不同主要是窑内气氛的不同所造成,形成了各种有特色的釉调。

纹:哥窑瓷釉面都有开片,开片的色调也有多种,有红褐色、茶褐色、黑褐色、淡褐色、棕红色、淡黄色等。

钧窑简介:

因所在地河南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钧窑的特点在于它的釉色。钧瓷两次或多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釉色华丽夺目、灿若云霞,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宋代诗人曾以“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

北宋时期,钧窑有一部分窑场专烧御用瓷,被称为“官钧”。

钧窑鉴别要点:

胎:钧瓷胎体厚重,少薄胎器形。

釉:钧瓷以釉色取胜,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交相融汇。

型:钧瓷是北方陶瓷文化的代表,粗狂、豪放、古朴、端庄、雄浑为其显著特点。主要有碗、盘、洗、花盆器型等。

工:工艺的重点是“窑变”,讲究“火的艺术”,故它不以工巧取胜,用一般陶瓷工艺的标准来衡量它,往往会因此与优异钧瓷失之交臂。

纹:行纹名贵的有珍珠点、鱼子粒、鱼子纹、蛛网纹、蚯蚓走泥纹、袈裟片、菟丝缕、蟹爪痕等,这些纹路为钧瓷的审美增添了极多的情趣。钧瓷釉面的典型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在过去曾以是否具有蚯蚓走泥纹作为钧瓷珍品的必备条件。有的钧官窑器上还有大写的一、二到十这样字样,数字越小,器型就越大。

定窑简介: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由于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定窑将白瓷的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其实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

定窑鉴别要点:

胎:胎骨较薄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高。

釉:白釉,黑釉,绿釉,酱釉。

型:常见器型有碗,盘,瓶,罐,炉,枕,壶等。

工:定窑采用覆烧法,这能提高产量,也能节约大量燃料,但由于这种工艺导致器物口沿无釉:烧成后盘碗形成“芒口”而影响外观,导致定窑最终逐渐走向了衰亡。

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还有因釉下垂而形成的泪滴纹,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

收藏要领:

瓷器历来都是收藏界中的重要部分。针对那些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修养,有特定的文化收藏追求而热衷于古陶瓷收藏的收藏之友,笔者总结出古陶瓷收藏三个要诀:收藏启蒙入门阶段要诀:一不收新、可收旧;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要诀:二不收旧、可收老;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要诀:三不收老、可收古。

第一阶段,所谓“不收新、可收旧”,即是指,处在收藏启蒙入门阶段,除了当代特指文革(1966——1976)后的新瓷工艺品不收藏之外,所有旧的、包括老的、古的一律可收;这一时期主要练辨新瓷的眼力,凡崭新出窑的瓷器一律不收。

第二阶段,所谓的“不收旧,可收老”,即是指处在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辨新器眼力已练就,接下来要练辨“旧器”的眼力。这里的“旧”,文物商店经营行业里特指新中国建国初期至“文革”(1949——1966年)的藏品,行话俗称“旧货”,因为1949年前的藏品就直接称民国货了。也就是说,处在第二阶段,除了新货、旧货不收外,可收“老(器)”,即民国、清朝、明朝的器物,而更“老"的“古器”,指的是元朝以前的器物。这一时期主要练辨“新器”、“旧器”的眼力,凡“新器”、“旧器”尽量不收。

第三阶段,所谓的“不收老、可收古”,即是指处在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辨“新器”识“旧器”的能力早已解决,鉴定明清民国瓷器也非常在行,接下来就要向元以前的高古瓷器进军,即向晋唐宋元的瓷器收藏进军。“可收古”,即主要收元以前的“古瓷器”,文博专业术语叫做“高古瓷器”,古玩业行话叫做“老窑瓷器”。唯有真正懂得收藏鉴赏研究晋唐宋元瓷器的收藏家,才有可能成为学问渊博、历史修养高深的古陶瓷收藏鉴赏研究大家。而很多企业家型的瓷器收藏家收藏到明清官窑瓷器就停滞不前了,这是因为他们还缺乏深厚的古陶瓷收藏的历史文化修养。

景德镇在民国时期大量仿古瓷器,即使是在当时的仿古工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见当时仿古风气的盛行。这一时期的仿古瓷器,在技艺上都非常的高超,甚至可以说是以假乱真.尽管民国瓷器只有38年的历史,但是,许多精美的瓷器,特别是带有款识的民国瓷器,不但色彩艳丽时代感极强,同时也为现代人考察研究当时的瓷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民国时期瓷器及价格:

1、1940年作汪野亭-粉彩开光《深林古寺枫林晓露》尺寸: 高50厘米,估价: RMB 1,500.000~2,000,000,成交价: RMB 2,242,500,成交时间: 2018-07-08,拍卖公司: 西冷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 2018年春季拍卖会。

2、民国新彩木兰从军故事灯笼瓶,尺寸: 高31.8厘米:口径6.5厘米,估价: RMB 1,900,000 ~ 2,600,000,成交价: RMB 2,240,000,成交时间: 2014-11-16,拍卖公司: 成都市金沙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 2014 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3、民国粉彩花卉纹长颈瓶,尺寸: 34.3厘米,估价: RMB 400,000,成交价: RMB 2,240,000,成交时间: 2015-05-22,拍卖公司: 天津文物,拍卖专场: 2015春季天津国拍“天津文物”专场。

4、王琦封燕然山铭粉彩四方瓷瓶,尺寸: 高30厘米;长12厘米,宽12厘米,估价: RMB 1,200,000 ~1.600,000,成交价: RMB 2,185,000,成交时间: 2017-10-20,拍卖公司: 江西省华逸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 2017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

5、民国王琦、江野亭合作粉彩山水人物四方笔筒,尺寸: 高21厘米,估价: HKD 380,000 ~ 450,000成交价: HKD 2,180,000,成交时间: 2010-12-01,拍卖公司: 佳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 2010秋季拍卖会。

6、汪野亭民国粉彩山水葵口瓶 (一组两件),尺寸: 高25厘米x2,估价: RMB 1,200,000 ~ 2,000,000,成交价: RMB 2,070,000 ,成交时间: 2018-06-15,拍卖公司: 北京国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 2018春季拍卖会。

7、民国 (1929年) 作王琦粉彩人物瓶,尺寸: 高16.5厘米,估价: RMB 1,400,000 ~ 1,600,000,成交价: RMB 1,955,000,成交时间: 2017-09-03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四季艺术品拍卖会。

8、民国徐仲南粉彩人物瓶(一对) ,尺寸: 高15.5厘米,估价: RMB 1,600,000 ~ 1,800,000,成交价:RMB 1,955,000成交时间: 2017-09-03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四季艺术品拍卖会。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特别附注:

1.郭葆昌介绍:

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郭葆昌为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 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 贵瓷器三百余件。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 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 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 郭葆昌逝于1942年,著述甚多,应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领军人物。尤以“洪宪”、“觯斋”瓷,于今更为举世珍品。据郭氏外孙马常先生见告,国内真正的“洪宪”、“觯斋”瓷极为罕见。

2.民国瓷器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堂名款:

堂名款系指瓷器上书写或刻划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作为私家用瓷或收藏标志的款识,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室名、书房名、楼名,阁名等。堂名款最早出现 于宋代,明代后期形成风尚,清代则更为流行,民国时期继续出现,但已不及清代丰富。民国堂名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一些达官贵人用瓷多有堂名,如袁世 凯的“居仁堂制”、徐世昌的“静远堂制”、曹锟的“延庆楼制”等。这些瓷器均为当时名家所造,史载,1923年军阀曹锟曾出重金聘潘旬宇彩绘文具,但是否 所有署“廷庆楼制”款识的皆为曹锟用瓷,或皆为潘氏所绘尚需考证。这部分堂名款均以印章形式出现在作品的底部。其次是文人雅士多有堂名,尤其是彩瓷名家, 如潘甸宇之“古欢”、王琦之“甸甸斋”、程意亭之“佩古斋”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类款识应称为艺人画室款识为妥。这部分款识见有印章形式,书写在器物的 外底,亦有与书法款识相结合书在器物的外壁,而以后者居多。更为常见的是以书法形式的综合性堂名款识,如张志汤的“星江张志汤写于珠山亦陶斋西窗”。既有 籍贯、姓名,也有斋名。由于这类款识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不再赘述。民国时期瓷器上署以堂名的器物较为多见,情况亦较为复杂,最为关键的是不能以款识 中是否有“斋”、“轩”等字样便定性为堂名款。因民国时期瓷器生产厂商号之名亦多见“轩”、“堂”、“斋”等字样。貌似堂名,实则为商号,与主人的关系不 大。如活跃于1920-1937年的彩瓷名家梁兑石,民国初年毕业于饶州窑业学堂,回南昌后开丽泽轩瓷店,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瓷器,由于忙于经营,无暇 自己彩绘。当时的南昌名家刘希任作品多被丽泽轩购买,而邹文侯、万云岩均曾受聘于丽泽轩瓷店彩绘。

民国时期的堂名款见有大德堂、古松斋,古月轩、乐陶斋、乐古堂、乐善堂、如意馆、竹清山房、竹萧山房、怀仁堂、廷庆楼、居仁堂、昭德堂、退思堂、惟一斋、 慎德堂、静远堂、碧云山房、澄怀园、觯斋、藏经山房等。除居仁堂为袁世凯所用堂号、静远堂为徐世昌所用堂号、延庆楼为曹锟所用堂号、觯斋为郭葆昌所用堂号 外多不可考。常见的艺人斋堂画室之名有甸甸斋(王琦)、希平草庐(王大凡)、愿闻吾过之斋(王步)、古石斋(田鹤仙)、平山草堂(汪野亭)、彤云山房(汪 晓棠)、晴窗读书楼(邓碧珊)、饮冰斋、觉庵(刘雨岑)、再思轩、永华堂(刘希任)、石庐(梁兑石)、栖碧山馆(徐仲南)等。为使读者查阅方便,将目前所 见私人堂名及艺人斋室名款识,按笔画加以介绍,由于艺人的书法款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此仅为印章款。

大德堂制 大德堂款识最早见于清康熙时期,其意取《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日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谓品德高尚。民国时期署此款的器物较为常见,多为高档的陈设用瓷。

图8l为粉彩鸳鸯花卉纹瓶底款,款外没有边栏,款字书写工整,“德”字“心”上无横,“制”字“衣”上无点。书写规范工整,运笔顿挫有力。惜不知主人姓氏。双照楼制 双照楼为汪精卫堂名,署此款的器物甚为罕见。

图82为白釉碗底款,青花楷书“双照楼制”,款外不见有外框,字较为肥腴。“双”字上紧下松,“照”字右上起笔为二点,“楼”字左小右大,“制”字上密下疏,运笔流畅自如,青花色泽浓艳,为民国瓷器中的精品。

乐善堂制 乐善堂款识最早见于清乾隆时器物,其意取《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谓乐于施善。书此款的器物多为高档陈设瓷。

图83为粉彩山水四方瓶底款,红彩双框内篆书“乐善堂制”四宇,边框顶角斜削成倭角状,款字笔划纤细圆润,布局疏密得当。此器不是仿乾隆风格,亦不知主人 为谁。古欢 为潘甸宇堂名款,古欢指往日的欢爱或情谊,亦借称旧好,老朋友。清王士慎有《古欢录》八卷,记上古至明代隐居山林之士,潘氏此堂名当为借用古语,取与古人 为友之意。

图84为浅绛彩花鸟人物四方瓶底款,红彩单框内篆书“古欢”二字,“古欢”为潘氏堂名。“古”字为白文,“欢”字为朱文,右白多红少,笔划肥润;左红多白少,笔划纤细,看似不稳,但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变化中求工整。

古石斋 为田鹤仙堂名,语出不详。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古,除去常情曰古。”故此斋名为不同凡俗之意。

图85为粉彩梅树图瓷砚款识,印文为田氏古石斋“古石”二字,为白文,布局极为匀称,红少白多,极为醒目。

古月轩制 传为乾隆时内府轩名,但史料并无此记载,显系讹传。道光时有此款器物。图86为绿地粉彩花卉纹花盆底款,红彩双框,内为宋体“古月轩制”四字。此款器物纹 饰为仿乾隆寸风格,但釉彩不及乾隆时细润,为民国时所仿制。民国时书此款器物颇多,尤以鼻烟壶最为常见。
 平山 为汪野亭、汪小亭父子堂名,语出不详,父为平山草堂,子为平山堂。

图87为汪小亭粉彩山水花鸟图四方笔筒底款,红彩单框内篆体“平山堂”三字,款字布局安排颇有新意,“平”、“堂”二字顶天立地,竖划较长,“山”字较为短小,但笔划较多,上部留白较多,与“平”、“堂”二字的下部留白相呼应。

朱承泽堂 朱承泽堂的“朱”字显系姓氏,承泽堂名意取于《淮南子·修务训》:“绝国殊俗,僻远幽闲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谓蒙受恩泽。惜不知主人 姓氏。图88为白釉蓝彩五蝠捧寿纹碗底款“朱承泽堂”四宇楷款,外没有边栏,笔划纤细劲挺,起笔收笔顿按明显,为民国时私家堂名楷款中的上乘之作。

百和堂 语出《太平御览·汉武帝内卷》:“燔百和香,燃九微香,以侍西王母。”为由各种香料和成的香。

图89为青花花卉纹药瓶底款,款识为“百和堂,富安设瓶”。青花呈色洋蓝,民国特征极为明显,款识书写不工,为民国时粗糙瓷的代表。不过以此为药店堂名倒也贴切。

永华堂制 永华堂为刘希任堂名,语出不详。图90为粉彩高士赏菊图水盂底款,红彩双框内楷书“永华堂制”四字。此款外框削去锐角,为民国印章款的典型风格。款字布局疏密得当。

饮冰斋 为刘雨岑堂名款,饮冰语意较多,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语出唐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不然则命非饮冰,幸安 中土,又安能崎岖执事之未?”谓受命从政,为国忧心。语出唐姚合《心怀霜》诗:“还如饮冰士,历节望知音。”谓清苦廉洁。又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 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刘氏取此堂名,当为后者之意。

图91为粉彩花蝶纹瓶底款,红彩单框内书“饮冰斋”三字篆款,款字篆法颇有古意。“饮冰”二字上下排列,“斋”宇结体较长,笔划硬朗,犹如刀凿篆制而成。

图92为粉彩花鸟纹瓶底款,红彩单框内书“饮冰”二字篆款,布局略疏,红少白多,篆法古意浓郁,为刘雨岑斋名款识之一。

怀仁堂制 民国时署有“怀仁堂制”器物较多,均为高档陈设瓷及少量的生活用瓷。怀仁堂在北京中南海,原名仪鸾殿,始建于1882年,1900年为八国联军所 毁,1901年重建,改今名。此堂名款主人不详,但器物极为精美,图93为粉彩花卉纹瓶底款,款宇书写工整,为铁线篆,线条纤细有力,非一般市井之人所用 器物可比。

希平草庐 为民国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斋名。语意不详。

图94为粉彩木兰还乡图瓶底款,红彩方框内为“希平草庐”四字篆文,“希平”二宇上下排列,布局合谐,“草庐”二字亦上下排列,“草”字简洁而短,“庐”字笔划转折较多,留白均匀,字体流畅,绘制工巧,留白篆法颇见巧思。

居仁堂制 居仁堂在北京中南海里,1912年至1916年袁世凯为大总统时住居仁堂。故居仁堂为袁世凯私人堂名,但袁是否订烧过“居仁堂制”款识器物尚未找到史料记 载。图95为豆青釉青花釉里红螭龙纹瓶底款,款外无边栏,“居”大“仁”小,“堂”短“制”长,“堂”字省略中“口”,线条纤细流畅。青花色泽有晚清韵 味,但是否为“居仁堂”瓷器尚需考证。

图96为粉三女献寿瓶底款,红彩单框内为“居仁堂制”四字篆书,虽“居仁堂”瓷器仍为不解之谜,但此款必假无疑,款字布局不匀,篆法不合法度,外壁纹饰具有20世纪30年代的风格特征。

图97为粉彩人物故事图瓶底款,青花双框内书“居仁堂制”四字楷款。此亦为假款,首先款宇为楷体,从目前发现的具有清末民初风格的“居仁堂”款识器物来 看,鲜有楷体。其次,此瓶外壁所用彩绘具有1930年以后的风格,如器口的璎珞花边,故此款器物年代较上款年代更晚一些。

图98为刘希任绘粉彩高士图瓶底款,红彩双框内有“居仁堂制”四字篆文,外壁有“希任”印章款。综观“居仁堂制”款识器物,多为后人所制,仔细推敲不难发现漏洞。

佩古斋 为程意亭斋名,佩为遵循,语出《逸周书·王佩》:“王者所佩在德。”程氏取此堂名,当取在艺术上遵循古人之意。

图99为程意亭1937年粉彩松鹤山水图瓶底款,红彩方框内篆书“佩古斋”三字,为程意亭堂名款识,款字布局红少白多,留白较大,篆法颇有古意,如“佩”字中的“示”字形写法及“古”字的上大下小。

甸匐斋 为王琦斋名,王氏号甸迷道人,由此斋名亦可见其对陶瓷的痴迷程度。

图100为粉彩钓叟图瓶底款,红彩方框内为“甸甸斋”三字篆文,篆法古朴,笔法老辣,与外壁狂草题款相互参照,王琦作品以瓷板常见,故此类款颇为少见。

愿闻吾过之斋 清光绪曾见有此堂名。此堂名反映了王氏在艺术追求上的态度和做人准则。

图10l为王步青花树鸟图瓶底款,款字无边框,文为“愿闻吾过之斋”。款识布局略显上疏下密。

静远堂 为徐世昌堂名。语出《文子·上仁》:“非宁静无以致远。”谓清静寡欲,不慕荣利。

图102为墨彩山水图瓶底款,款字外无边框,文为“静远堂制”篆书,布局得体,色泽沉着,笔法流畅。此器胎质洁白细腻,纹饰绘画精致,有民国早期风格,应为徐世昌堂名款器物。

徐瑞麟堂 堂主人不详,民国时堂名。图103为浅绛彩人物图碗内心题款,墨书“徐瑞麟堂”,堂名题在器心较为少见。

延庆楼制 延庆楼为曹锟堂名,曹锟(1862-1938年),字仲珊,天津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投靠袁世凯。1919年被推为直系军阀首领。在1922年第一次 直奉战争中打败奉系军阀张作霖后,控制了北方政局,次年逼总统黎元洪下台,又以五千银元一票收买国会议员,被选为大总统,世称“贿选总统”。1924年第 二次直奉战争中, 为所部冯玉祥囚禁。1926年获释,初居开封,后寓居天津。署有“廷庆楼制”款识的器物较少。因延庆楼为北京中南海中的一座楼名,故此款器物当为曹氏主政 北方时所定烧。

图104为红釉观音瓶底款,红彩双框内篆书“延庆楼制”四字,结构不稳,左小右大,笔划粗细不匀。另见有红彩楷款“延庆楼制”环书在瓶口里面,甚为少见。

觯斋主人 觯斋为郭葆昌号。郭葆昌(1867-1940年),字世五,河北定县人,曾在北京西安门德聚成古玩店。1916年曾任袁世凯“中华帝国”的陶务署监督,在 景德镇督烧洪宪瓷器。在督烧洪宪瓷后,曾为自己烧造了一批瓷器。见有“觯斋”、“觯斋主人”、“郭世五”等款识,觯为古代饮酒器具,以此为别号,可推知郭 氏有饮酒之好。

图105为粉彩婴戏图瓶底款,红彩方框内篆书“觯斋主人”四字,线条硬直,为传统的铁线篆,篆法较“延庆楼”款识要好。器物甚为少见。

民国瓷器署有堂名款的绝非上述几种,由于资料阙如及不知主人姓氏,且民间粗糙之器上的堂名款识又极难辨认,故有待于日后考证搜集。

石庐 为梁兑石画室款识,活跃于1920-1937年,图106炉钧釉印盒底款,红彩双方框篆书“石庐”二字,外框粗,内框细,线条硬直。

梅花馆制 图107粉彩山水图洗,底款为红彩“梅花馆制”,此器胎细釉白,绘画精湛,虽不知作者是谁,但仍不失为一件绘画水平较高的佳作。会馆也叫“公所”,是旧时 都市中同乡、同业的封建性团体。清初,景德镇陶瓷生产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更有外省、外县人到此做工经商,为了共同维持生活和联系同乡人,各地会馆应运而 生。一般以县府为单位,也有的以省和少数毗邻地区联合组建而成。它是民间组织,经费来源主要是同乡中富裕大产的捐助、人会者缴纳的人会金、先人牌位的安放 祭祀费。会馆的主要活动和作用有:集会、祭祖、排解商业纠纷、调解内部矛盾、济困恤贫,资助办学等。民国时期在景德镇有湖南会馆、祁门会馆、南昌会馆等。 福建会馆座落于中华南路窑弄口,创建于清中期,图108粉彩观音立像,底款为方框阳文楷书“福建会馆”四字。该款是研究景德镇民国时期会馆的珍贵史料。


【敬请买家出价购买前必读】

1、本店对藏品、艺术品的描述(包括缺陷)力求详实,所刊图片均为实物拍摄,若有色差,以原物为准!若发现实物与图片不符,在规定时间内可无条件退款、退货或者置换!

2、买家请于出价前仔细审视、自行鉴定(或请鉴定家帮助鉴定),如有不清楚的问题请您及时提问咨询,我们会及时给您回复,本平台所售艺术品都是在古玩市场、旧货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商店、画廊画店里及个人藏家等处收购来的,鉴于鉴定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不一,所以如果您拿不定主意或看不明白不辨真假请不要出价购买。

3、请尊重本平台的辛勤劳动与付出,请买家成交后务必与3日内与我联系、7日内完成付款完成交易!超期不交易无效,卖家有权利自行处理拍品。因本店在网上做生意是要交费用的,本店谢绝无交易能力者或只拍不买者参与竞拍,衷心地希望拍后不能汇款的朋友们手下留情,敬请谅解!谢谢!!